她告訴我,就讀台北美國學校(TAS),這是最重要的事

by a5312287
台北美國學校,私立學校,美國學校

 

今天我們將親自訪談從復興小學轉學至臺北美國學校(TAS)的學生,現就讀美國 Top 20的大學,從他們口述中(為方便閱讀及學生隱私,筆者會做簡易的文字修正,但完全不改動事實,這是訪談的根基),找出他們學校的不同之處,希望給家長一些啟發。

學生背景

父母為雙薪家庭,外商公司

居住於台北市

從復興小學畢業後轉學至臺北美國學校

小學篇-目標就是出國念書

 

Q1:為什麼不念公立小學/國中

是家長安排的,因為家長就是私立學校畢業的

Q2:學校整體環境如何? 請就老師 學生 校風 學業情況去回答 ?

就讀的是復興小學,  國小比較沒壓力,學校老師跟同學也都很好。

Q3:大家補習嗎? 大部分補什麼?

有人補習,大部分是數學及英文。

Q4:有分班制嗎? 根據什麼? 在什麼時間點?

我當時沒有。

Q5:如果有特殊分班是否要爭取進去 ?  WHY?

無特殊分班,但是如果有規劃出國,建議可讀雙語班增加英文能力。

Q6:放學時間為下午x點xx分下課,學校有無課後班?

4:30 左右下課, 課後班是自由參加。

2021 09 08
台北市復興小學

 

國中篇-社交是進臺北美國學校(TAS)的第一課直至畢業 

 

Q1:國中相關情況

可以先分享一個,如果轉美國學校英文成績不到標準,一開始需要上一個語言課,其實就是做題目,很多人都說沒用且又貴,所以英文最好可以提前準備。

Q2:整體環境如何? 請就老師、學生、校風、學業情況去回答?

會有小社會及小圈圈(但應該每個地方都有),但我感覺美國學校這個環境,學生更需要掌握及培養社交技巧及熱情,因為很多時候會有混齡相處的情況,那就需要思考社交對於自己的意義,同時也很需要注意自己相處的群體,好、壞學生都是有的,而且有差異。

Q3:寒暑假學校有開班嗎 ?做什麼嗎?  

有,各科都有,可以選擇先修高中課程,也可以不修,都看自己安排。

Q4:有分班制嗎? 根據什麼? 在什麼時間點?差別在哪裡?

只有分數學而已,成績好的學生,可以選修更難的課程,但沒有分班,都是按選課的情況去不同教室上課。  

Q5:如果有特殊分班是否要爭取進去 ?  WHY?

可以考慮,就是上比較難的數學,我覺得可能對升學有幫助。對數學有興趣的人就建議參加

Q6:有從私校/公立名校轉學來的同學嗎? 情況如何(成績 習慣不習慣)?

很多,適應情況是因人而異,在臺北美國學校英文及社交應該是最先接觸的課題。然後轉學生都要參加轉學考,所以也是有一些挑戰。

Q7:學校什麼科目最弱? 最需要補習? 

我覺得是數學。

Q8:學校的壓力來源是什麼?  最難適應的是什麼部分?

我覺得是同儕(就是跟小圈圈相關),這也是我之前提到社交技巧及熱情的重要,因為下課時間也早,所以課後相處時間也多,會一起玩、運動、讀書…等。另外是課業及升學,美國學校並不是沒有壓力的,其實很多人也是要認真讀書的,這點跟其他學校每個想努力升學的學生都一樣,沒有差別。

筆者:根據筆者朋友分享,其實校內課業並不輕鬆,是需要努力及花時間的

Q9:怎麼做校內/外時間安排?  讀書 作業 補習 假日 課餘..等

我個人是放在運動及音樂(才藝) 。另外主要是學校風氣,所以課後很多學生會去運動及才藝的安排較盛行。

Q10:放學時間為下午x點xx分下課,學校有無課後班?晚自習?

印象是3:35 ,無晚自習。

Q11:自己讀書的習慣為何? 每天幾點到幾點 周末怎麼安排?

國中還好,就是周一到週五會正常讀書,沒有特別安排。 畢業前,如果想要爭取好成績,需要跟老師討論,看看自己的不足,然後去加強。另高中有哪些課可以先修,都是需要跟老師討論及規劃的,但這也是跟學生個人的學習程度息息相關的,自己要思考及規劃。因為比較自由,所以需要自我規劃。

Q12:學校的資源會不會因為是不是資優班?或是其他好班?聽過有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嗎?  

我認為還好,哪裡都會有好跟不好的老師。

Q13:有發生過什麼特殊情況(霸凌)?

有(但應該是各校都有),我覺得是有機會可以避免,這還是要回到群體生活的選擇及社交技巧的方面,如何找到正確的團體來幫助自己成長很重要。我當時有聽說,有名人的小孩帶電子菸,被停學3天,但學校處理基本上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Q14:家長的活動是否很多?

臺北美國學校活動蠻多的,都是學校辦的,例如各大節慶及慈善晚會…

筆者:這個就要看家長是否適應及接受,不然可能是一種負擔

Q15:為什麼從復興小學轉臺北美國學校?怎麼轉?要考試嗎?

因為規劃是未來要去國外念書。個人覺得如果要轉學,可能5年級會比較好轉,因為競爭人數會少點,因為很多人會等到小學畢業再考慮轉學,但如果早一點轉,競爭小且可以早點去適應環境(可先交朋友及習慣英文),等6年級再轉就會比較難 。我當時要考ISEE ,之前有補習準備。

筆者: (ISEE的全名是”Independent School Entrance Exam”,由Educational Records Bureau (ERB) 為了2到11年級學生,申請全球私立學校所有的評量測驗,用以提供學校一個標準衡量每一個申請者相較於同年級群的閱讀、語文、數理邏輯等能力。)

Q16:轉學後有覺得英文跟不上嗎? 除英文,其他科目是不是你的能力比較扎實?

英文確實一開始有一點點跟不上(我之前已經有找家教了),但轉學後前兩年數學也有比較好,因為外面私校教得快,但後面就沒有差別了。

Q17:如果是國小就開始讀臺北美國學校(TAS),你覺得會更好嗎?

我覺得會,但我的想法是小學4及5年級就去,會比較好考並容易適應及交朋友。但這個部分就會是很多家長會思考的問題,就是中文程度的取捨,所以還是要看自己的追求及重視的部分是什麼。

筆者: 自己有些朋友也是很早就送孩子去臺北美國學校,然後”中文”能力的培養就是挑戰,基本是都會進步很慢,甚至退步。

Q18:升高中要考試嗎? 有人因為成績升不上去而離開的嗎?

沒有考試。我們班沒有。

image 8 2 1024x576 1
台北美國學校(TAS)

高中篇-志工、社會活動是主軸 

 

Q1:高中怎麼分班? 標準? 何時分?

每年學期末選課,但只是選課,沒有按成績再分班。

Q2:高中時期對於出國需要做好哪些準備?例如 學業 科展 社團 檢定..等

junior year 需要開始準備大學考試和相關文件準備,但至於具體內容就要看自己要申請學校來區分,所以是很針對性的。

Q3:學校什麼科目最弱? 最需要補習?

因人而異。

Q4:如果可以從來一次,願意再讀母校嗎?

想讀復興,因為可以學中文,我喜歡中文也覺得很重要。美國學校當然也很好。

Q5:怎麼做校內/外時間安排?  讀書 作業 補習 假日 課餘..等

高中準備申請大學時,會花很多時間在志工及實習..等,然後去準備資料,外面學校可能是準備學測;雖然臺北美國學校同時會有顧問幫忙申請的資料(因為幫助有限,所以很多人會找外面的顧問再繼續幫忙,我認為是可以考慮的)。     

筆者:跟之前訪談過的薇閣中學國際班學生一樣,學校提供的顧問的幫助有限,可以尋求其他資源。

Q6:放學時間為下午x點xx分下課,學校有無課後班?晚自習?(自由參加?);有同學會在課後補習 ?(補什麼)周六要不要上課?

3:35下課, 無課後班,下課後的時間自己去安排,有些同學會去補數學。

Q7:學校的資源會不會因為是不是資優班?或是其他好班?聽過有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嗎?  

認為還好,但學校資源很多,可以好好去利用。

Q8:最不喜歡學校的什麼? 或需要改進的地方?

交友的小圈圈,但不會說是”不喜歡”,但這是個挑戰,也是一門必修的社會學分,所以可以視為一個極為重要的必經過程,要珍惜及努力去體驗。我也交到很好及很優秀的朋友,一起志工及準備申請大學的材料,很有幫助。

筆者:這是學生多次提及的交友圈建立及選擇,雖說每間學校都會有一樣的情況,但臺北美國學校看來是更需重視,根據筆者朋友的說法,也是如此,長時間相處的同學群體需要慎選,必要時,父母應該提供協助。

Q9:學校很重視體育嗎? 有體育成績要求嗎? 或是一些戶外活動的成績?

較多體育課,高中前兩年有規定學分要修(但是不難),這也跟申請大學有關。

Q10:校外(社會服務)活動會跟申請大學有關係?學校會提供什麼幫助?

有很大關係,學校不太會幫,所以我們會花很多時間在志工及實習的部分,要自己找及自己規劃。

Q11:就讀美國學校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 

除了對課業的要求,我覺得是社交能力,去學習勇於表達自我,這個也是臺北美國學校體系的優勢,讓我們不害怕找老師問問題及發表意見,每個獨立的個體都需要尊重及被尊重。

筆者:這部分,應該是台灣體制下學生相對受的訓練較少

Q12:在台灣讀臺北美國學校的優勢是什麼? 申請國外大學方便?

沒錯,可能有美國國籍會更加分,坊間都謠傳說可能會優先錄取。另外SAT據說不要考超過3次,可能認定為刷題,因為很熟悉了,所以成績含金量不高。另外學校畢業時,必須有第二語言的能力(需有3年程度的能力才可畢業,有些會中文的人,就會選中文作為第二語言) 所以如果父母具中文能力,小時候就培養孩子,未來在美國學校會節省些時間。

筆者:上述有些坊間的傳聞,僅供參考

其他-有一種教育是以身作則,是身歷其境

其他-臺北美國學校(TAS)可以過度自由,也可以緊湊踏實 

Q13:你認同幼稚園及國小每天補習英文嗎?

 高壓的補習不認同,但有趣的去接觸及學習是認同的。我國小有學珠心算,覺得有幫助 學了3-4年

Q14:你從小學英文的路徑/方式? 按你經驗是不是從小英文打好基礎,未來可將更多時間用在數學…等其他科目?  

是,家裡就是提供環境,讓我不排斥使用英文並盡量去使用它。所以我覺得環境很重要,最好能把使用英文變成一個再自然不過的習慣,那相信學習上不會有問題。

Q15:家裡或學校有沒有用什麼特別方式讓你喜歡讀書?因為認真念書的時間很長

沒有用特別的方法,但就是鼓勵我找自己的目標,並為它去投入及努力。 

Q16:有沒有遇到不愛讀書或不愛上課的情況? 怎麼克服?

有,在 11年級時,曾經不想念書,當時就把自己的課程做調整,把一些課放後面再修,降低當時壓力,同時自己去調整心理狀態,再找回熱情。

筆者:不硬逼自己,保持彈性,個人覺得是很好的做法

Q17:有聽過別人描述其他公/私立學校的情況嗎? 例如:康橋 復興比較會攀比? 公立國中英文不好…等  ?

有的,康橋有聽過,有排擠同學的現象,或帶違禁品及欺負老師..等。(我想每個地方都有)

Q18:學校教育會不會完全跟中文(或台灣相關知識)不相關?妳覺得大家是不是普遍中文都不好? 有沒有比較好的同學?他是怎麼做到的?

普遍中文不好,但可以修中文課。然後覺得閱讀很重要,這個也是大家比較弱的部分。

Q19:學校會不會不適合太隨興的學生?因為學校比較自由? 或是學校其實學業也很要求?

有一定的自由,但其實學業也很要求,同儕競爭壓力是大的,也就是說如果你重視課業及升學,那壓力一定很大,其實並不輕鬆,還是看自己的選擇。

Q20:家裡對於妳小時候3C/網路/手機的使用,有沒有什麼管理方法?

5年級就有手機,家長沒有要求什麼,就是自己自律。

Q21:因為就讀美國學校,會不會國高中都是認識一樣的人? 等你大學後可能會比較難適應?

是都較類似,但其他課外活動等也會增進跟不同人相處的經驗,所以沒有問題。

Q22:你覺閱讀重要嗎? 家裡怎麼培養 有沒有特別培養

重要,家裡很多課外書,鼓勵閱讀。

Q23:對於就讀臺北美國學校(TAS),家長的挑戰是什麼?

經濟壓力,小孩學業狀況及交友狀況。

後記

學生開朗風趣,大方生動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也是有禮貌及自信。對於未來的選擇有目標及想法,且有行動力去完成。

她認為,以她個人的經驗,復興轉美國學校,一開始英文需要加強一下,但適應時間不長,後面就沒有問題,但很強調的是交友圈的建立及選擇,學校學生有好有壞,所以要慎選。TAS  真的很像社會的縮影,因為不同年紀的人更有機會在一起學習及互動,而這就是躲不開的挑戰;

這次很幸運的與媽媽有交流,她是高等教育背景,對於孩子教育方式,主要是身教言教,會跟孩子一起活動、看劇、出國、去美術館..等,從小就會帶孩子去體驗各種課程,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很開明不高壓,教育方式是要把孩子放到正確的環境,且認為有好的朋友很重要。

可以看的出來母子感情很好,有共同話題及興趣,相互的信任感很高,真的很像好閨蜜般的相處模式,而爸媽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所以孩子以父母為榜樣去前進。

這也給筆者很多努力的方向,鼓勵自己更用心及努力的與孩子共同成長。每一份用心都會在孩子的未來被看見。

筆者自己的感受:

1.臺北美國學校的社交環境是挑戰 

2.家庭的聯繫緊密程度會為孩子提供很大的助力

這篇訪談希望可以給大家一些幫助,同時也請您用力加入我們社團 (請點選右上角FB標誌,未來文章也都在社團首發)及偷偷分享,同時在社團會有計畫地辦很多抽獎活動,希望大家都有收穫,讓更多爸媽不要慌,另外如果有任何想知道的學校,也歡迎大家留言給我,我們一起“實踐“培養孩子的好方法

這篇訪談希望可以給大家一些幫助,同時也請您用力加入我們社團 (請點選右上角FB標誌,未來文章也都在社團首發)希望大家都有收穫,讓更多爸媽不要慌,另外如果有任何想知道的學校,也歡迎大家留言給我,我們一起“實踐“培養孩子的好方法

 

請追蹤我們的 Threads: https://www.threads.net/@babamamanocrazy

授權網友非營利的轉載利用,禁止刪改文章內容,或是再次編輯後使用。

文中請保留完整授權資訊 ( 資料來源: 爸媽不要慌 https://babamamanocrazy.com )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