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個問題,網路上有很多人分享自己的經驗,學校老師也會提供一些方法。不過,我想要分享一些我認為的方法給程度中間的學生(A以下)。
學習「減法」
在這個最後階段,準備考試不應該是「加法」而是「減法」。與其勉強自己把全部的內容再複習一遍,不如戰術性的放棄某些較難的內容。甚至,把更多精力花在可能提升級分的科目上(eg.自然、社會) 當然,這並不代表國英數就不用準備了,在距離考試這麼近的現在,手感的維持還是非常重要的。
之所以自然和社會比較容易在短時間內提高級分,是因為這兩個科目有明確的「章節」劃分。一個晚上,如果弄懂了一個章節,那就可以寫出這個章節範圍的題目。但如果是國英數,因為各章節的東西比較模糊,因此相對難以速成。不過以上僅供參考,這可能不適用於全部學生的情況。
那具體該怎麼做呢? 在我自己念書及當家教的時候發現,在吸收知識時,如果只是一味的想著掌握全部的重點,是會事倍功半的喔。
在讀書的最後階段,就好像在拼拼圖一樣。普遍中段學生,常常會遇到段考的時候還會,但等到要考大考的時候才發現自己都不記得的狀況。這並不是忘記。而是那片你需要的拼圖已經+混在眾多拼圖之中,找不到了而已。當我們一開始拿到拼圖的時候,第一件事情應該是間把邊框都拼起來。對應到讀書,這就是建立大框架。但在一頭鑽進去亂拼之前,聰明人應該會先按照顏色把拼圖分成幾大類。而這就是中段學生最後應該加強的地方。我們要用最短的時間,將眾多學習內容分成盡量少的大觀念來理解。建立分類後,再透過歷屆會考題來檢核成效。
速成自然
既然要速成,那就要讀的少。會考的題目通常不牽涉複雜計算,大多都只要了解該章節最核心的內容即可作答。就算完全不會計算,也可以拿到還不錯的成績。因此,我建議學生只讀參考書前面夾的那本小冊子就好。之所以看小冊子就好,是希望可以加強考生對這整份教材的認識。平常每一章都分開學,學生可能很難注意到教材章節之間編排的關聯。這時候不妨想想,教材之間編排的關聯是甚麼?為甚麼是這個順序?如果我今天要用3句話來概述這個章節的重點,我要說甚麼?如果在以上遇到困難,就代表找到了基本觀念上的問題,那這個時候再翻書本找更詳細內容複習,再重新回答這些問題。完整但淺的理解已經足夠應付大部分的問題。
至於素養題,這種題目著重閱讀理解,對於知識的需求更少。在閱讀沒有問題的狀況下,唯一可能遇到的問題就是不知道題幹對應到的是哪一個知識點。而前面提到的小冊子就是最好的解方。

▲酸鹼鹽章節筆記示範
- 紅字部分不一定要寫,但是在寫藍字的時候應該要可以自己想到。如果沒有辦法,那就還是要額外註記上去

▲113會考自然
- 金屬從氧化物變成純金屬,此為氧化還原反應,金屬被還原 (用大觀念寫對即可)
- 活性較氫小的金屬被還原為純金屬,而氫同時被氧化形成氧化氫,也就是水 (完整答案)
速成社會
社會的讀法,除了和自然一樣可以讀小冊子之外。我建議還可以透過時間軸來建立對整個歷史的理解。不過如果要自製時間軸,最重要的就是裡面包含的東西要「少」,要試著最少的文字說出那個時代的背景。(eg.秦朝:書同文車同軌、郡縣制,漢朝:漢武帝、儒術、太學)在知道時代背景後,一些比較細節內容才容易記的住。同時,知道時代的大框架之後就可以用歷史的常識刪掉不合理的選項。
至於地理,我認為印一張地圖出來然後把筆記做在上會有很大的幫助。而公民,雖然內容比較雜,但因為範圍比較少,準備起來CP值也不錯。

▲113會社會
- 此宗教指可能是印度教或佛教,兩者都起源印度。若提造伊斯蘭教基本上都會提到印尼 (用大觀念寫對即可)
- 佛教國家,佛教起源於印度 (完整答案)
最後祝福大家在114會考最後一個多月,都能抓到重點,做好準備,特別是排名中段的學生,你們是最有機會在最後階段再提升級分的人,千萬要把握機會,聰明念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