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私立薇閣高級中學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org)
今天我們將親自訪談從薇閣中學一路直升,考上台大的畢業生,從他們口述中(為方便閱讀及學生隱私,筆者會做簡易的文字修正,但完全不改動事實,這是訪談的根基),找出他們學校的不同之處,希望給家長一些啟發,下一篇我們將訪談-私立復興小學轉美國學校的畢業生,請大家期待並立即專注我們,免得錯過這難得的機會。我們社團#爸媽不要慌# (請點選右上角FB標誌,未來文章也都在社團首發)
學生背景:
雙薪家庭,普通上班族
住台北市
自己 一路薇閣直升/台大
小學篇-雙薪家庭,私校體系安排比較適合我們
為什麼不念公立小學/國中:
因為家長決定,認為私立⼩學比較好,有很多有趣的活動,也可以晚一點去接小孩,因為我父母是雙薪家庭,所以也沒辦法在中午下課的⼩學來接我。
小學整體環境如何? 請就老師 學生 校風 學業情況去回答
學校:校區不大,操場算小。但有足夠的地方讓孩子奔跑,玩耍。
老師:這部分仍要看運氣,我聽說少部分年紀大的老師比較勢利,年輕老師大多不錯。自己國小遇到的老師非常好,教會我很多。如:規律的唸書習慣、做筆記。她設立了一個獎勵機制,如果我和朋友兩個人(一個成績較好,另一個相對較差),兩兩一組,互相幫助,成績如果有進步, 可以找他領禮物。 校風:注意禮節,有西餐禮儀課程。學校檢查服儀,主要就是穿著整齊乾淨,沒有硬性規定頭髮長度。
有很多有趣的小組,像是:相聲組、午間廣播的主播(中午吃飯時會看電視,主持節目的是學生,當時有super idol show,學生組隊跳舞比賽。也有歌唱、樂器演奏等等活動)表演欣賞:一學期會有一次安排中高年級到國家音樂廳或戲劇院欣賞演出。學業:不算重,參加安親班到六點,功課可以在那時間內寫完,還可以複習一下。我小學回家沒有什麼唸書。
珠心算:這個雖然不是必要,但幫助我在學數學時,計算能力會比較好,對數字的組合會比較敏感。我覺得如果算得快,也會比較信心,也會對這個科目有信心,我自己是小學階段學2-3年,是學校的相關活動
獎勵制度:學校鼓勵大家多看書,設有「諾貝爾獎」(讀100本書,完成100份讀書心得)及 「文化薪傳獎」(背30本讀經)
大家補習嗎? 大部分補什麼?
大多補數學(例:百x資優數學)或是科x美語/ 其他美語補習班
我個人沒有補習,只有去上游泳課、畫室,培養個人興趣。當時有去上地球村,但我覺得成效不大,且當時我年紀小,覺得自己和周圍格格不入,後來就有點抗拒上課。
有分班制嗎? 根據什麼? 在什麼時間點?
沒有分班,只有國際班(英文課程比較多的班級)國際班的競爭比較激烈,因為滿多同學都是類英文母語者(如小學之前住在美國),我其中一個家教,妹妹就在國際班,他們父母是希望他能夠在自然的環境下學習英語,但沒有考慮到國外唸大學,但研究所有可能。在國中時,他們決定轉回到普通班,因為還是以台灣的體制為主。 精英班(普通)可以轉到國際班,但也可能會很不適應。
國中篇-直升壓力對我學習是有幫助的
整體情況如何?
薇閣中學要視老師的帶班風格而定,其實差別滿大的。我班級的老師管比較嚴,有些成績不太好的學生會在老師的勸說下轉學了(有聽說到康橋的),但老師的出發點是怕日後成績壓力大。我其實覺得沒有那麼不好,因為在我們這個環境下,如果成績不好的學生,壓力其實會很大(我親戚跟我都讀薇閣小學,但因為她成績比較追不上,後來就決定讓他轉到其他壓力較小的私校,她在那裡過得很開心,也很有學習的動力,可能是因為競爭壓力沒有那麼大,反而讓他更有自信,就更喜歡學習了。
(筆者:私立學校的兢爭壓力,不適合所有類型的學生,所以家長的協助就很重要,堅持或轉念都應該與孩子充分討論)
校風:有教官,會檢查儀容,但我覺得不算太嚴厲。因為同質性比較高,我個人觀察覺得喜歡博取大人關注度的孩子比較少,學生沒那麼壞。
寒暑假學校有開班嗎 ?做什麼嗎?
印象中暑假會上一個月的課。是上學校進度的內容,私校是超前上,所以一定要去上課,最後結束前會有暑測。因為私校進度比較快,會在三年級上學期教完三年的課程。所以我們寒暑假都會上課,但會比較輕鬆一些,印象中是四點放學。
有分班制嗎? 差別在哪?
沒有,只有在入學時如果選擇國際班,會上國際班的課程,該班學生以申請國外大學為主。另外,英文及數學資優班是根據段考及平時表現,該班導師會決定一定數量的學生在每週有一天晚上上兩個小時的培訓課,這些孩子可能會代表學校參加數學比賽、英文比賽…等。所以他們平常是在普通班,在特殊情況才集合; 但這些學生不見得後來一定都會很好,我也有看過高中數學變不好的。就我知道,學校9成以上的學生都選直升,大部分成績都很好,外考也會有,但較少數,其中有些人是成績相對不好,或是想去外面念高中的。
有從私校/公立名校轉學來的同學嗎? 情況如何(成績 習慣度)?
除了薇閣中學,當然其他公私立學校也有很厲害的孩子,老實說我覺得成績好壞是大概一半一半。一半薇閣小學上來的,表現不太好。一半其他校的同學表現得很好。我覺得國小沒有太大的差異,在公立國小也有很有資質的孩子。
學校什麼科目最弱? 最需要補習?
我是在數學和理化表現的沒那麼好,國語和社會(歷史、地理)表現得好,我沒有補習,因為上課都聽得懂,覺得沒有難到聽不懂老師的教學內容。
如果可以從來一次,願意再讀母校嗎
願意,我覺得現在回想起來,有很多與同學、老師開心的回憶。
學校的壓力來源是什麼?
考試排名的競爭可能占很大一部分,因為段考、週考都會知道自己的班排及校排。 但比起高中,我到國二下才開始認真唸書。之前有段時間很愛看動漫。另外,怕沒辦法「直升」,這可能也是一部分逼自己唸書的原因,因為還是希望可以繼續待在學校,和國中的朋友一起唸高中。(筆者:找到驅動孩子念書的目標或是動力是很重要的)
怎麼做校內/外時間安排? 讀書 作業 補習 假日 課餘..等?
我薇閣國中一年級時,還沒有這麼強的讀書安排,學校國一、二就可以參加晚自習,我在一、三、五都有夜自習(6:30-9:00),這是採自願性質的,非常自由,一周要去幾天都可以,所以我作業、複習都會在那時間完成,有空閑時間在看閒書或是在偷偷傳紙條給朋友聊天。假日會和朋友去圖書館唸書,唸到圖書館打烊。之後也開始安排複習進度,按著學校的進度走,跟朋友一起討論不懂的地方
有發生過什麼特殊情況(霸凌)?
沒有,甚至無法想像會發生在學校。
家長的活動是否很多?
看家長個人,有些公關型人格的家長會聚會,保持緊密連結。不然好像是一學期會有一天家長會,家長會和老師單獨面談。
校風會不會死板? 或什麼風格
和公立學校比起來,自由程度應該的確比較低。就是按表操課。 老師對於談戀愛是滿反對的,如果情侶有出格的舉止(那會很嚴肅的處置,類似:轉學或是記過之類的) 暴力事件我沒有聽過。
自己讀書的習慣為何?
主要在夜自習時間完成,週末考前會和同學相約圖書館 。
學校的資源會不會因為不是資優班?聽說過有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嗎?
沒有,資源都是平均分配(我覺得),老師也是如此。且薇閣國一、二壓力還好,國三上學期如果確定直升了(就是成績要好),就會很輕鬆,無需外考。
高中篇-環境競爭壓力幫助我在升學上更積極了
為什麼不讀公立高中?
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因為一路這樣在這個環境已經待得很習慣了。但也有其他成績很好的同學, 他們選擇到公立名校唸書。個人沒有待過北一女,但我覺得薇閣中學這個環境比較有讀書的氣氛,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資質很好的人,努力的成分佔了一定的比例。如果不是這個學校,可能無法塑造我這樣的性格。
(筆者:受訪者蠻認為嚴格或帶有壓力的環境是幫助他很大,特別在升學的部分,這當然是因人而異)
我覺得如果是很聰明的人,可能他到哪個環境,都可以有很好的表現,但如果是後天努力佔更大因素的人,那就需要有一個好的環境,一起唸書的朋友,願意幫助學生的老師,以及支持學生的學校來協助他們。
高二 數理資優班(戊、己班),就是拚頂大的班? 所以是成績最好的班?
升上高一就知道自己是否在資優班,每個學期都會有進出。如果待在資優班的同學成績不好,會被踢掉。我是高一下學期才進去。數理資優班全班同學一半是醫牙兩科、另一半都是台大其他科系。老師只會鼓勵讓你填台大為志願,二類組科系只能填「電機」、「資工」等,很有名氣的科系。我想老師應該也有業績壓力,會強力說服你唸醫科。
網上得知的資訊:
國七到國九上,要以榮直為目標(各學期有佔比,包括段考、平時成績、各術科成績),這是第一階段;國九下榮直與半榮會進入數資班,九下二次段考與會考佔40%,國七到國九上佔60%(每年調整),6月中(會考成績後)會通知戊班名單,另外,國七到國八的數資班不等於國九下數資班。
高中時期對於申請頂大或出國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學業:自己要加油,因為在薇閣中學這個競爭力很大的私校,要考好成績還是靠自己。
英文:完全的填鴨式,一上課先考100個英文單字,每天回家都背解題本,隔天考試。所以我的字彙量很多,但口說不太好。
國文:每堂課小考,會補充非常多課外內容,應付大考變化題型。給我們很多課外閱讀,增加閱讀的深度及廣度,培養語感。
科展:可以自己選擇參加,對於大學申請有幫助。
檢定:英檢中高級或是多益需要選一項考。 申請大學時,填寫出來比較好。
社團:對升學有幫助的有「模擬聯合國」,社會組的同學覺得有用。感覺我們學校的社團都是擺飾,幾乎沒有⼈認真搞社團。
服務學習時數:學校會組織陽明山淨山活動,幫我們累積時數。
班上職位:擔任班長、幹部..等。
志工:自己申請擔任圖書館、志工等。
學校什麼科目最弱? 最需要補習?
物理,因為上課聽不懂,有去補習。其他科目老師的教學很好,上課都可以正確理解,不會的也可以下課再問。但因為我們班的同學都太厲害了,下課時老師身邊滿滿是人,我通常會不去問,到時候才問自己的同儕(因為大家都比我聰明多了)
如果可以從來一次,願意再讀母校嗎?
雖然沒有如果,但是我覺得某方面來說,是學校造就我的學習態度,班上的學習氣氛讓我很有動力,為自己的目標努力。當時高一覺得台大對我來說遙不可及,但在資優班中,所有人都很有目標,我也被影響了吧!慢慢的自己也變強了。所以會很感謝薇閣中學給我的指導。
怎麼做校內/外時間安排? 讀書 作業 補習 假日 課餘..等?
會規劃自己的念書進度(例:檢討考卷、參考書的題目) 因為每天的作業其實非常多,所以很需要花時間處理,設定每個項目要完成的時間,不超時。如果超時了,就先換下一項任務,讓大腦保持新鮮感,快速運轉,我會在捷運上下課時間背英文單字、國學常識。課餘時間我會做蛋糕,高中瘋狂迷上它,曾經會在一大早起來做甜點,然後九點去圖書館唸書
(筆者:找到屬於自己的讀書及休閒方式很重要,這是平衡作息的關鍵)
自己讀書的習慣為何? 每天幾點到幾點 ?
平日每天夜自習(6:00-9:00) ,回家後,我會再念一項任務,唸到12點或是11點半。 假日和朋友到圖書館唸書或是到學校教室自習,中午一起去吃飯,下午睡個覺,繼續唸書。晚上學校關門,再到咖啡廳唸書。
學校的資源會不會因為是不是資優班聽過有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嗎?
教資優班的老師也會去上普通班的課,資優班和普通班的區別是資優班的成績比較好,因為他們是校排前50及前100的兩個班。
最不喜歡學校的什麼? 或需要改進的地方?
薇閣中學英文老師的教學太死板了。我覺得英文最重要的是開口說話,私校仍難擺脫英文不敢開口說的困境(還是以升學為主)。我是到了國外後,必須和別人講英文,才知道其實把英文說出來,我根本沒有問題,但在高中時,因為我同學英文都非常好,我相對比較自卑,不太敢發表自己的意見。
其他-有一種教育是以身作則,是身歷其境
從小學英文的路徑/方式? 按你經驗是不是從小英文打好基礎,未來可將更多時間用在數學…等其他科目?
我覺得從小英文很好,可以有自信溝通的孩子,會對自己的表達能力更有自信。所以我覺得重要的是「開口說」的能力,學科上的英文其實多背單字就 有了。另外,如果能夠在更好的環境,孩子對於語言的敏感性比較高,英文也就不太需要唸了。
按你經驗是不是從小英文打好基礎,未來可將更多時間用在數學…等其他科目?
是的,我認同這個說法。小時候打好基礎是好的,但我自己算是邊走邊學,國小英文也沒有到很好。老師叫我發表意見,我也是吞吞吐吐的。所以,如果能開口多說,覺得自己可以駕馭這個語言時,就足夠了。未來也就不用太去擔心(國中及高中時)
為什麼沒有選擇國外升學(大學)?
其實我當時只知道台灣體制內的⽅向,父母也沒有多餘的財力,負擔英美澳高昂的學費,而且當時我對自己的英文其實不算太有自信,所以自然沒有這個想法。 但到了大學後,我有點後悔沒有到德國念書,德國大學免費,但前提是學生的德語程度要很好,未來我應該會考慮到德國進修。
家裡或學校有沒有用什麼特別方式 去讓你喜歡讀書?因為要認真念書的時間很長
沒有,我父母對我沒有任何的方式,我算是知道己想要什麼的人。從小就養成讀書的習慣,大概國小三年級開始,考試前兩週,媽媽都會帶我到咖啡廳唸書,所以也就習慣要唸書及複習考試等等。
自己有沒有遇到不愛讀書或不愛上課的情況? 怎麼克服?
我國、高中沒有這個問題,是到大學後才有發生。我質疑了一陣子自己是否真的喜歡現在的科系,因為我覺得自己對於其他系更有興趣,在去德國之前,我沒有對於自己的所學很有興趣。但回國後,我大概找到自己階段性的目標及克服的方式。我會是問問自己「我想要的是什麼?」 多看正確的書會對於自己的人生態度更有想法,但國、高中我沒有想那麼多的。 推薦好書: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工作?
(筆者:目標的設定存在於人生的每個階段,在大考選科系的抉擇上,相信很多人在入學後,依舊會有不同的思考,甚至選擇重考,所以能持續了解自己的興趣及發展方向是很好的,所選得科系是不是真心想要的?或僅是社會觀感或家庭期待?對於人生未來路徑的掌握度跟升學考試同等重要。
有聽過朋友或親戚描述其他公/私的情況嗎?
沒有,完全不會,大概只會笑一下康橋都是真正有錢人念的。不過不是那種很負面的比較。有聽過有錢人家庭, 國小讀康橋,然後去念地區國中(升學很不好的那種) 然後她再考上北一女 ,因為爸媽要訓練他們了解社會性及不同面向的人。
(筆者:很特別及具創造力的做法)
你認同幼稚園及國小每天補習英文嗎?
我不清楚,但我朋友是從小這樣上來的,英文的發音就很好聽。我認為如果考慮大學就出國的話,這樣的規劃是好的。但如果學校已經給的很多,或許就不是太必要 了。因為目的是「自信、自然說英文」,如果學校可以給到這樣,就不需要去外面了。
家裡對於你小時候3C/網路/手機的使用,有沒有什麼管理方法?
沒有,我國中拿到第一支手機,以前晚上會偷看小說。現在偶爾晚上看,沒有特別管理。 但如果家長希望管理孩子或是教導正確的使用方式時,我認爲可以「減少自己的使用時間」,如:在和孩子相處時,改成看書,那麼孩子也會喜歡上閱讀。我自己是在餐廳裡等餐時就稍微閱讀一下。(筆者:以身作則是必須的!!!)
因為就讀私立名校,會不會覺得都是認識一樣的人? 等你高中或大學後,發現比較難適應?
覺得不會,但大一時,有種開眼界的感覺,發現世界其實很大,有很多很有趣的人。這裡有個我覺得可能算是優點的地方,身邊的朋友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當你的朋友們都是考上很好的大學,對未來很有想法,不知不覺你也會變成這樣的人,這是周圍環境帶來的影響。 舉例來說,我同時兩個家教小孩,一個讀公立小學、一個私立小學,年紀都一樣大。一個會跟我分享同學最近流行講髒話..等,另一個在私校明顯比較單純或說純樸(無褒貶公私校之意,僅是個案)。另外,家長對於孩子的培養有很大影響,所以我無法說這一定是因為學校環境的關係。 我很多大學朋友會說從薇閣出來的人是看得出來的,我自己還是不太懂這個說法,他們說 「會比較嬌貴」。但我朋友說我看不出是薇閣出來的,所以我自己也不清楚,但我相信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你覺閱讀重要嗎? 家裡怎麼培養
我們家有很大的書櫃,從小爸爸只讓我看國家世界地理頻道和動物星球頻道。家裡有很多書,百科全書,各種動物種類的物種分類等等。讓我一直都滿喜歡看書的。 我有聽過一個名人,她每年的生日禮物都會送書給孩子,不是隨便挑選 的,而是依照學校課程來選書,例如:現在小學五年級社會,教的是台灣史,可能就會想要帶他去二二八公園,以及跟他一起閱讀討論書中內容,我認為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勢必會帶來另一種「想知道更多知識」的 單純,這種對於知識的渴望及這樣價值觀的孩子,我覺得是不會討厭唸書的。 與其把唸書想成一定要考好大學,要找到好的工作,不如把他定義成「我們在看以前人類的發展」、「神奇的理論」、「人類變好了,因為各種科學理論實踐出來,變得更進步了」,這樣的學習是一輩子的態度,就不會那麼討厭了。
(筆者:這段話給我很大啟發,也要運用在自己的教育方式上)
後記-
該員在互動上,很自然且聰明,喜歡多領域發展,對於未來,會更尋找自己的”價值” 而非一昧追求好工作=賺很多錢這種想法,她有股對政治的熱情,還提到私立學校(國小)的家教學生會主動提出加課,因為要考好成績(個別案例);他對某些科目特別有興趣,所以更覺得找到讀書的目標及興趣很重要,自己曾去國外交換學生,所以也開了視野,也更了解自己想要的。
(筆者:或許台灣學生有機會出國,接受更多外在刺激,還是很有幫助的)
爸爸會帶孩子去參加政治活動, 媽媽是辛苦過來的,所以努力給孩子好的讀書環境,但並沒有望子成龍這種較有壓力的想法,就是希望孩子可以在正確的環境升學,小學5年級前會一起讀書做功課,之後孩子自律了,就沒有了,後來都喜歡跟朋友一起念書。
筆者自己的感受: 1.薇閣中學的升學氣氛確實很強,環境確實重要 2.多元思考確實是給育兒很大的啟發
這篇訪談希望可以給大家一些幫助,同時也請您用力加入我們社團 (請點選右上角FB標誌,未來文章也都在社團首發),希望大家都有收穫,讓更多爸媽不要慌,另外如果有任何想知道的學校,也歡迎大家留言給我,我們一起“實踐“培養孩子的好方法
請追蹤我們的 Threads: https://www.threads.net/@babamamanocrazy
授權網友非營利的轉載利用,禁止刪改文章內容,或是再次編輯後使用。
文中請保留完整授權資訊 ( 資料來源: 爸媽不要慌 https://babamamanocrazy.com )
…………………………………………………………………………………………………………………………………………………………………………………………………………
我是 Mr.D,5歲半男童的爸爸, INTJ-A,WSET L2 (葡萄酒二級認證)
外商10年+ 大陸工作/生活略懂; 希望靠實踐找出”放養”男童的方法
STEM.ORG國際人物認證 (AAES 亞太STEM教育協會)
兒童專注力訓練師 (ACP中華國際人才培訓與發展協會)
多元智能檢測分析師結業 (ACP中華國際人才培訓與發展協會)
兒童全腦開發訓練師結業 (ACP中華國際人才培訓與發展協會)